当前位置:首页>>万星楼文化园>>万星楼文化园设想

万星文化园设想 第5篇 “世上”的“桃源”

来源:   作者:admin   点击:328

公元前五世纪,东方世界出了个孔子。面对当时世界的贫穷和战乱,他为人类设想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,叫做“大同世界”: “大道之行也.天下为公.选贤与能.讲信修睦.故人不独亲其亲.不独子其子.使老有所终.壮有所用.幼有所长.矜寡孤独废疾者.皆有所养.男有分.女有归.货恶其弃于地也.不必藏于已.力恶其不出于身也.不必为已.是故谋闭而不兴.盗窃乱贼而不作.故外户而不闭.是谓大同”。

然而,这个“大同世界”,在孔子死后的近千年都没有出现。直到东晋诗人陶渊明写了篇《桃花源记》,人们才知道“大同世界”在武陵桃花源出现过。它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。但它与世隔绝,仅仅只有一个渔人看到过,只是一个“世外桃源”而已。

公元19世纪,西方德国出了个马克思,他把人类划分为劳动阶级与剥削阶级,创造出阶级斗争理论,让劳动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,实现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、“劳动是第一需要”的“没有阶级”、“没有剥削”的“共产主义”。

西方德国马克思的“共产主义”与东方中国孔子的“大同世界”相似之处,都很美好。不同者有三:一、“大同世界”的设想比“共产主义”设想,要早2000多年;二、“共产主义”理想没有“大同世界”理想具体、合理。三、“大同世界”主张“以人为本”,靠“人性善”来实现,而“共产主义”却主张“阶级斗争”,靠“暴力革命”来实现。

西方德国马克思还在世的时候,东方中国爆发了“解放中国”,“拯救人民”和“推行基督教”的“太平天国”暴力革命。马克思批评“太平天国”“除了改朝换代以外”,“ 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”,指责“太平军” 是“魔鬼的化身”。马克思没有想到的是:他死后,按照他的“阶级斗争”理论进行“革命”的,没有一个不赞赏“太平天国”是伟大的“革命”,没有一个不是在“改朝换代”,没有一个不比“太平天国”更“魔鬼”。这些人都在抽马克思的耳光,马克思的“共产主义”,自然也无法实现。

也就在与西方德国马克思在世的同时,东方中国又出了个罗信南。他喜欢读东晋陶渊明的诗,每读毕“陶诗”,必将“诗集”放在自家神龛之上,故取别名“陶龛”。他本是镇压太平天国的“湘军”创始人,但他想过陶渊明描绘的“世外桃源”式的“大同世界”生活,便隐居到湘中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,自己取名为“白鹭湾”,过起了陶渊明式的“田园生活”,“笑当年““马上论兵”。但他想把“白鹭湾”变为“世外桃源”的愿望未能实现。

罗信南的儿子罗申田,官至西藏参赞。他为了父亲的遗愿,1901年用自己的家产,在“白鹭湾”办了三项“义举”:义学、义租、义渡。但他也没有把 “白鹭湾”变成“世外桃源”,1911年就离开了人世。

1915年,罗申田的儿子罗辀重,为了继承父亲和祖父的遗愿,自费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。1920年,他学成归国,谢绝高官厚禄,直赴湖南腹地,主持先父所办义学—陶龛学校。他以“血性”为校训,实施素养教育,让“学校家庭化”、“家庭学校化”,使陶龛学校“学风蔚变,影响所及,乡邑习俗,为之转移”,历经30来年,“白鹭湾”一带的人都过上“桃花源”式的“大同世界”生活”,但它并不与外界隔绝,而是与外界紧密相连。它已不是“世外”的“桃源”,而是以陶龛学校为标志的“世上”的“桃源”。

1950年,因为“阶级斗争”,罗辀重投塘自尽。此后,连同以“陶龛学校”为标志的“世上桃源” 白鹭湾,也从世上消失。30多年后,为与台湾搞统战,大陆在白鹭湾重建了陶龛学校。但它有名无实。

1999年,湖南一位政协委员发出感叹:“多么希望陶龛学校重生”,“渴望辀师……精神永存”。

2001年,为了让罗辀重倡导的“血性”精神“永存”,让以“陶龛学校”为标志的“世上桃源”白鹭湾重现于世,我决定诚邀一万以上的有识有志之士共建端阳史志馆的高档次馆舍“万星楼”,创办以“万星楼”为标志的“世上”的桃源”万星文化园。

万星文化园这个世上桃源,是由一万以上的有识有志之士共建的股份制公益文化园,设总园、分园。园内以万星楼、万星广场为标志性建筑,并陆续兴建生态休闲餐饮走廊、书画长廊、血性学堂、打造生态农庄等。她以血性为园训,笃行诚信仁义、责任民主。她要把散落在民间的图书珍宝收拢来,把人们愿意用于造福世人和后人的资金吸拢来,把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德激发出来,集天下之力,聚四方之才,创淳世之业,铸就理性文化殿堂,成为现代人性素养的学堂,让人间的真善美德在这里凝汇、发扬和培育,让现代社会不仅成为人类的物质乐园,同时也成为人类的精神乐园,成为世界末日的诺亚方舟。她不仅要提供给人们行善的机会和场所,还要提供给人们正当娱乐、安全饮食的机会和场所,要成为快乐人生的园地,终身教育的书院。各民族的老、中、青、少均可在此获得心灵的安慰和满足,投身多种多样的正当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,嗜好读书、作画、写字,远离毒品,不崇尚暴力,律己诚信、待人仁义,不传染赌赙、酗酒等不健康恶习,品赏有机无害食品;均可在此自由参与各种讲学论辩,接受自由公民意识的薰陶,冲刷臣民奴性思想,锤炼“人性至上”的道德意识,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,说自己想说的话,做自己想做的事,从事一切自己喜欢的利人利已活动。无论是高雅文化爱好者,还是民俗文化爱好者,以及酒文化、茶文化、饮食文化等各类文化爱好者,均可在此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知音。


发布时间:2023/10/24 8:40:48 【打印此页】

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