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中二杨

来源:端阳史志馆   作者:sheguogang   点击:1831

 
湘中二杨
 
    20世纪初在日本的留学生对湖南才子杨度、杨笃生的雅称。
    杨度(1825—1931),湖南湘潭县人,原名承瓒,字皙子,后更名度。他是王闿运最喜欢的学生,师徒二人同是“学剑学书相杂半”、“只知霸道不知儒”的策士脾气,有些“杂种”气味,醉心于“帝王之学”。1902和1903年,杨度两次赴日留学。他为人活跃,风度翩翩,其在日本的寓所有“湖南会馆”和“留日学生俱乐部”之称,曾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,创办《中国新报》,鼓吹“君主立宪”。回国之后由于张之洞、袁世凯的联名奏保,杨度以四品京堂候补在宪政编查馆行走。辛亥改元之后,杨度成为袁氏政权的喉舌要角,先后担任过学部副大臣、宪法委员会委员、参政院参政、国史馆副馆长等职。1915年,杨度撰写《君宪救国论》,成为“筹安会六君子”的首席代表。帝制失败后,他则作为“帝制祸首”被下令通缉。此后的杨度似乎乏善可陈,他先是避居天津、青岛,潜心佛教,继而游走于各派军阀乃至青帮首领之间,纵横捭阖而无甚可观。1928年杨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1年病逝于上海。
  杨笃生(1871—1911),湖南长沙人。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教习。1902年留学日本,与黄兴、陈天华等创刊《游学译编》,著《新湖南》,鼓吹反清革命。1903年,积极参加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活动;并组织暗杀团,研制炸弹,曾在京津和上海等设立秘密机关,谋炸清朝宫禁和王公大臣。1907年,在上海与于右任等创办《神州日报》,揭露清朝黑暗*,痛陈民族危亡。次年,被清政府留欧学生监督蒯光典聘为秘书,随同赴英。1911年(宣统三年),得知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消息,忧愤至极,于7月8日在利物浦海岸投水自尽。  
    杨度和杨笃生年龄相差仅三岁,又差不多同时在日本留学。这一期间,两人因同样关心时政、文辞犀利、见解卓越、理想高蹈等原因,被同学之士并称为“湘中二杨”。 杨昌济的《达化斋日记》对此有记载。
 

发布时间:2009/9/8 【打印此页】
上一篇班 张
下一篇马班

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